杜甫《又呈吳郎》
更新時間:2024-10-08 02:40 > 來源:98作文網(wǎng) 文學(xué)常識文章摘要:又呈吳郎 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 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 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 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 正思戎馬淚盈巾。大歷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 ...
又呈吳郎 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 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 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 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 正思戎馬淚盈巾。大歷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幾棵棗樹,西鄰的一個寡婦常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后來,杜甫把草堂讓給一位姓吳的親戚(即詩中吳郎),自己搬到離草堂十幾里路遠的東屯去。不料這姓吳的一來就在草堂插上籬笆,禁止打棗。寡婦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去勸告吳郎。以前杜甫寫過一首《簡吳郎司法》,所以此詩題作《又呈吳郎》。吳郎的年輩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說“又簡吳郎”,而有意地用了“呈”這個似乎和對方身分不大相稱的敬詞,這是讓吳郎易于接受。詩的第一句開門見山,從自己過去怎樣對待鄰婦撲棗說起。“撲棗”就是打棗。這里不用那個猛烈的上聲字“打”,而用這個短促的、沉著的入聲字“撲”,是為了取得聲調(diào)和情調(diào)的一致?!叭巍本褪欠湃?。為什么要放任呢?第二句說,“無食無兒一婦人。”原來這位西鄰竟是一個沒有吃的、沒有兒女的老寡婦。詩人仿佛是在對吳郎說:對于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窮苦婦人,我們能不讓她打點棗兒嗎?三四兩句緊接一二
編輯:高改蓮 查看:43512次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杜甫《又呈吳郎》網(wǎng)址:http://icitentertainment.net/xzjq/42624.html
參與投稿收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