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棄醫(yī)從文的故事
更新時間:2024-11-02 16:22 > 來源:98作文網(wǎng) 名人故事文章摘要:魯迅我們在城市里行走!魯迅棄對于我的老大而言,我就是個沒心沒肺缺德的人,用現(xiàn)在流行的網(wǎng)絡(luò)用語來表達,就是腹黑到極頂。魯迅棄醫(yī)紅塵風雨路三千,世道的艱險,誰又能預料,多少往事如煙,已消散在了滄桑人世間,把酒臨風,往事依依重現(xiàn),奈何如今只恨流年,思緒纏繞愁滿天,徒留悠悠一曲《離歌》話纏綿,蒼天亦不垂憐。
魯迅想通過醫(yī)學啟發(fā)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jīng)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視。在他們的眼睛里,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3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場電影中,魯迅看到眾多的"體格強壯,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魯迅受到極大的打擊,這時他已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于是他棄醫(yī)從文,離開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fā)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guān)于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奠定了他后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chǔ)。
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不但為當時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后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后的現(xiàn)實,社會的混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后,他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巖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fā)出來。在那時,他已經(jīng)在教育部任職,并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