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與巴黎圣母院_讀后感 2000字
文章摘要:高三讀后感作文:怎么寫好雨果與巴黎圣母院_讀后感2000字?許多人知道巴黎圣母院,都是因為讀了雨果的小說或是看過改編的同名電影。此刻,當我穿過時間的隧道和空間的距離站在巴黎圣母院前,舉首仰望這座已歷經(jīng)八百余年的風雨滄桑,但仍氣勢雄偉、豐韻猶存的宏偉建筑時,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以下是梁智紅寫的《雨果與巴黎圣母院_讀后感》范文;
好雨果與巴黎圣母院_讀后感2000字概況
- 作者:梁智紅
- 班級:高中高三
- 字數(shù):2000字作文
- 體裁:讀后感
- 段落:分5段敘寫
- 更新:2023年07月16日 17時35分
許多人知道巴黎圣母院,都是因為讀了雨果的小說或是看過改編的同名電影。此刻,當我穿過時間的隧道和空間的距離站在巴黎圣母院前,舉首仰望這座已歷經(jīng)八百余年的風雨滄桑,但仍氣勢雄偉、豐韻猶存的宏偉建筑時,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西岱島上,它最早動工于1163年,由當時的教皇亞歷山大和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直到1345年整個工程才最后完成。此后在17世紀和19世紀又進行過兩次重大修復,于1864年才重新開放。作為一座由羅馬式建筑到哥特式建筑過度的典范,巴黎圣母院在歐洲建筑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據(jù)介紹,在這之前,歐洲及世界各地所建的都是羅馬式教堂,建筑造型幾乎千篇一律,粗笨臃腫、低矮抑郁、幽暗沉悶。巴黎圣母院則完全打破了前人的藩籬,創(chuàng)造了一種嶄新的哥特式的教堂結(jié)構。有關資料顯示,無論是建筑的外觀還是內(nèi)部的空間都追求一種輕盈、飛升的強烈動感,這是哥特式建筑最大的特點。巴黎圣母院在西方建筑史上之所以能成為哥特式建筑的經(jīng)典,并成為后來歐洲許多教堂的范本,就因為巴黎圣母院在哥特時期是第一座追求高聳向上的動感的教堂。整個建筑完全用石頭砌成,所有屋頂、塔樓、扶壁等的頂端都用尖塔作裝飾,拱頂輕,空間大,一改羅馬式教堂建筑那種拱壁厚重、空間狹小之弊。使得整個建筑雖然錯落參差,但卻莊嚴、查看:23345次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本文網(wǎng)址:http://icitentertainment.net/2000zizuowen/1822901.html
作者:高中高三學生(4)班 梁智紅 時間:2023-7-16 17:35
好文章,贊一下
916人
很一般,需努力
3016人
太差勁,踩一下
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