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置疑的高考作文 2000字
文章摘要:高考敘事作文:怎么寫好不容置疑的高考作文2000字?事實上我對由今年高考作文題引起的一片叫罵聲并不以為然,在我看來,只有好作文差作文之分而無所謂好題目差題目,天下考生,同題同苦同樂,公平異常。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是一演員聲情并貌的朗讀讓所有在場的人都為之落淚,事后卻發(fā)現(xiàn)那演員讀的僅僅是一份菜單。以下是楊心茹寫的《不容置疑的高考作文》范文;
好不容置疑的高考作文2000字概況
- 作者:楊心茹
- 班級:小學高考
- 字數(shù):2000字作文
- 體裁:敘事
- 段落:分24段敘寫
- 更新:2020年07月21日 18時13分
事實上我對由今年高考作文題引起的一片叫罵聲并不以為然,在我看來,只有好作文差作文之分而無所謂好題目差題目,天下考生,同題同苦同樂,公平異常。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是一演員聲情并貌的朗讀讓所有在場的人都為之落淚,事后卻發(fā)現(xiàn)那演員讀的僅僅是一份菜單。作文也一樣,即便是再八股的題目,你也必須無條件地寫好它,惟有如此,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漫罵永遠無濟于事。
具體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我將從審題,選材以及謀篇三個角度加以分析。
一、審題
盡管近幾年的高考作文總體趨勢是淡化審題,盡量不在審題這一關為難考生,但每一年總有相當一批考生栽在審題上。并且閱卷老師長期的慣性促使他在評閱一篇文章的時候首先審查的就是你的行文是否扣題,如果偏離了題意,即便你再清潔的卷面,再漂亮的文筆,再高深的立意,也永遠上不了一類作文(49分以上)。
話題作文的審題往往由四方面的內容構成:材料,材料的說明語,話題以及限制性條件。其中材料以及材料說明語隱含的信息最容易被人忽視。
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中,材料即為智子疑鄰這寓言。這寓言給我們提供了三點有效信息:1、在文中的富人眼里,親(兒子)的識見是正確的,疏(鄰居)的提醒是暗藏禍心的;2、“對事物的認知”必然要受“親疏”之情的影響;3、這種影響是不對的。材料說明語的作用則是對材料加以解釋,然后拓展寫作范圍并引出話題:1、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或相反的故事;2、感情的親疏對事物認知的影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這一條推翻了材料中的第三點隱含信息“不對”的限制)。
也只有正確把握了以上隱含信息,正面接觸寫作話題“感情的親疏和事物的認知”時,我們就可以明確,“感情的親疏”和“事物的認知”兩者之間的關系絕對不是并列的關系,而是前因后果的關系,即由于“感情的親疏”,所以“對事物有某某認知”。有些考生反過來寫“對事物認知的深淺不同”導致“感情由親到疏或由疏到親”,比如說社會上不少的人由于夸大非典的傳染性,于是對周圍所有的人都懷有戒心,從而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無疑與出題人的意圖是有一定距離的。
很顯然,和前幾年的“誠信”、“心靈是選擇”這樣的話題相比,今年的話題切入的點就小多了,限制性的東西也在增多,這樣做的好處是防止了考生由于寫作面寬而宿構或套用,不利因素無疑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增大了寫作難度。
對于考生而言,面對這樣一個考題,最關鍵的一點是要跳出“感情的親疏必定是人與人之間私情的親疏”這樣的思維陷阱,盡量要形而上地理解“感情”,比如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文章縱橫百闔,大氣而開闊。
二、選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被著米袋才能輕松煮飯,所以我向來非常注重學生平常寫作素材的積累。在高考備考階段,我曾經將自己積累的200多條寫作素材印發(fā)給學生。但是不同的學生面對試題時,反應卻截然不同,很多人感覺那些寫作素材根本用不進話題的寫作,而一部分學生卻是運用的輕松自如,這就牽扯到一個怎樣對素材進行多角度分析的問題。
比如說《變化》這材料講得是:有位老太太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傘店老板,小女兒當上了洗衣作坊的女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憂心忡忡。逢上雨天,她擔心洗衣作坊的衣服曬不干;逢上睛天,她生怕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天天為女兒擔憂,日子過得很憂郁。
后來一位聰明人告訴她:“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氣!下雨天,你大女兒家生意興隆;大睛天,你小女兒家顧客盈門;哪一天你都有好消息!”天還是老樣子,只是腦筋變了一變,生活的色彩竟然煥然一新。這材料原本講得是同樣的一件事物,你從不同角度去看待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似乎與感情的親疏搭不上邊,但你只要截取材料的前半部分去分析,老太太由于對兒女的牽掛,使她對天氣有著獨特的感受,而一般人沒有那一份牽掛,則有著另外的認識,如此一來,這材料就能很好地為中心服務了。
再比如我發(fā)給學生的另外一材料《轎夫的快樂》: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思想家羅素,在1924年來到中國的四川。那個時候的中國,軍閥割據(jù),民不聊生。當時正值夏天,天氣非常悶熱。羅素和陪同他的幾個人坐著那種兩人抬的竹轎子上峨眉山。山路陡峭險峻,幾位轎夫累得大汗淋漓。此情此景,使羅素沒有了心情觀景,心想,這些轎夫真可憐,要受這樣的煎熬。到了山腰的一個小平臺,羅素下了竹轎,認真地觀察轎夫的表情。他看到轎夫們坐成行,拿出煙斗,又說又笑,絲毫沒有怪怨天氣和坐轎人的意思。他們還饒有興趣地給羅素講自己家鄉(xiāng)的笑話,很好奇地問羅素一些外國的事情,在交談中不時發(fā)出高興的笑聲。羅素因此得出結論: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你只要對材料稍加分析,羅素前后認識的轉變就在于一開始他將自己擺放在轎夫的對立面,對轎夫有一種隔膜,后來是和轎夫交流,以平等的心態(tài)和他們暢談,對他們有著一種真切的親近感,不是和高考話題天衣無縫了嗎?
此外還有很多的話語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一個人的立場往往決定于你的屁股選擇坐在哪一邊”等等都可以融入文章。
我粗略算了一下,在我發(fā)下的200來條材料中,起碼有40條是經過重新闡述后可以為中心服務的。
這給人的啟示是諸如高考這樣的重大考試,在考前押題猜題往往是徒勞的,作文備考關鍵還在于以不變應萬變,讓學生搜集素材然后教給他們對素材進行多角度分析的方法。
三、謀篇
今年高考作文題哲理意味濃郁,注重對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考生對“情感親疏”和“事物認知”關系的認識水平高低將直接決定文章得分的高低。
鑒于這樣一個題目,我個人感覺寫記敘文的難度要比寫議論文來得高,特別是故事類的文章,你要在一個故事里包含所有的哲理幾乎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故事能說明的往往是情和理之間的關系而非情的親疏與認知的關系,所以比較好的形式是幾個故事的疊加然后組成切合題意的主題,或者就是夾敘夾議的文章。至于議論文,議論的深度將直接決定分數(shù)的高度,對于中檔學生而言,議論文則更容易獲得基準分(42分)的分數(shù)。
高考作文在內容確定的情況下謀取高分還依賴于形式的突破。比如書信、劇本、評點、演講稿、日記等體裁的引進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此外,文章段落的銜接,語句的過渡以及首尾呼應等也將是閱卷人重點考查的對象。
作者郵箱: lvla@
作者:小學高考學生(6)班 楊心茹 時間:2020-7-21 18:13
好文章,贊一下
372人
很一般,需努力
5472人
太差勁,踩一下
61人